心衰患者可通過按摩內關、神門等穴位輔助治療,同時藥物治療也非常關鍵。
1、利尿劑。
如呋塞米、氫氯噻嗪等,它們通過促進排尿,降低循環(huán)血量,從而減輕心臟負擔。
2、ACE抑制劑。
例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這類藥物能夠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減輕心臟后負荷。
3、β受體阻滯劑。
美托洛爾、比索洛爾等是常用藥物,它們能夠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臟功能。
4、洋地黃類藥物。
如地高辛,能夠增強心肌收縮力,適用于心衰伴有心房顫動的患者。
5、抗凝藥物。
如華法林、利伐沙班等,用于預防血栓形成,降低栓塞風險。
心衰,即心力衰竭,是心臟泵血功能受損的嚴重病癥。在中醫(yī)理論中,內關穴位于前臂正中,按摩此穴可調節(jié)心臟功能,緩解胸悶、心悸等癥狀;神門穴位于手腕部,有助于安神定志,對心衰引起的心神不寧有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心衰患者在規(guī)范用藥的同時,可嘗試按摩內關、神門等穴位作為輔助治療手段。但需注意,穴位按摩不能替代正規(guī)醫(yī)療,如有嚴重心衰癥狀,應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