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腋溫36.9-37.1肛溫37.4-37
2020-09-02 1364次
病情描述:
腋溫36.9-37.1肛溫37.4-37.5,我發(fā)燒了嗎?
提示:線上咨詢不能代替面診,醫(yī)生建議僅供參考!
答咨詢實錄
為你推薦
-
溫經止痛膏作用溫經止痛膏的作用是輔助治療因寒凝氣滯血瘀證引起的原發(fā)性痛經。溫經止痛膏是利用12味中藥材配伍而成,其中包括當歸、白芍、木香、冰片等,上述中藥材一起配伍能夠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可發(fā)揮溫經散寒、祛瘀止痛的功效,可以輔助治療寒凝氣滯血瘀證所引起的原發(fā)性痛經。在使用該藥物時一般貼敷在神闕穴、關元穴、以及兩側歸來穴,通過藥穴相配,直接作用于人體,刺激穴位,起到治療作用。存在痛經的患者注意經期保暖,避免受寒,也要禁游泳、盆浴、冷水浴,保持經期衛(wèi)生。同時患者也要注意保持精神舒暢,消除恐懼心理。此外患者在經期還要注意禁食冷飲及寒涼辛辣刺激性食物,要多吃一些溫熱的食物,比如說牛肉、羊肉等。如需用藥,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藥知識,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
01:52 -
溫經止痛膏貼哪里溫經止痛膏一般貼于下腹神闕,關元穴及兩側歸來穴。其中神闕穴位于臍中;關元穴位于臍中下3寸(大概4指寬),前正中線上;歸來穴位于臍中下4寸(大概5指寬),左右旁開2寸(大概3指寬)。中醫(yī)婦科認為,女性在經前或經期出現(xiàn)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則劇痛,稱為痛經,痛經多以寒凝與氣滯并存。臨床多表現(xiàn)為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伴有乳房脹痛,血塊排出后疼痛減輕,或伴有畏寒肢冷,便溏等?;颊呖梢宰襻t(yī)囑使用溫經止痛膏,該藥物具有疏肝行氣,溫經散寒,祛瘀止痛的功效。一般在經前2日開始使用,貼于下腹神闕,關元穴及兩側歸來穴,可以輔助治療寒凝氣滯血瘀證引起的原發(fā)性痛經,緩解上述癥狀。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該保持愉快的情緒,避免大怒、驚恐、憂思等不良情緒。堅持體育運動,運動量因人而異,每次運動鍛煉應達到微微出汗為宜。每天用熱水泡浴。如需用藥,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藥知識,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
02:14 -
肛溫比腋溫高多少一般情況下,肛門的溫度要比腋窩的溫度高0.5度到0.7度左右,因為正常的腋窩溫度是36度到37度之間。正常的肛門溫度是在36.5度到37.7度,肛門的溫度最接近于人體內部的溫度,所以要比腋窩的體溫高一些。一般情況下在腋窩測量體溫,體溫超過37度,就認為存在發(fā)燒的表現(xiàn)。在肛門測量體溫,體溫只有超過37.7度,才認為有發(fā)燒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發(fā)燒的現(xiàn)象,要積極的尋找病因進行治療,效果才是比較好的,而且一定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這個時候飲食上也需要簡單清淡,容易消化。以上的方法僅供參考,具體的檢查和治療措施應該去醫(yī)院咨詢,專業(yè)的醫(yī)生是比較安全和有效果的。語音時長 01:09”
-
晚上腋溫37度正常嗎在晚上測量腋窩溫度的時候,如果體溫是37度是比較正常的,并沒有發(fā)燒的表現(xiàn),因為在腋窩測量體溫的時候,正常的溫度范圍就是36度到37度之間,只要超過了37度才算是發(fā)燒的表現(xiàn)。一般情況下,如果出現(xiàn)了發(fā)燒的現(xiàn)象,需要積極的尋找病因進行治療,如果是感染所誘發(fā)的發(fā)燒,需要根據(jù)感染的類型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或者抗病毒的藥物來進行消炎的治療。比如體溫大于38.5度的時候,容易導致高熱驚厥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是比較危險,尤其是嬰幼兒更容易出現(xiàn)高熱驚厥的現(xiàn)象,需要積極的采用退燒藥來進行退燒,比較常用的是布洛芬混懸液,退燒的效果還是比較好。以上的方法僅供參考,具體的檢查和治療措施應該去醫(yī)院咨詢專業(yè)的醫(yī)生。語音時長 01:09”
-
肛溫比腋溫高多少肛溫比腋溫高約0.5℃。在臨床醫(yī)學中,體溫是重要的生理指標,反映了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健康狀況。測量體溫時肛溫和腋溫是兩種常用的方法,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溫差。通常情況下,肛溫會比腋溫高出大約0.5℃,這是由于測量部位的不同所導致的。肛溫是通過
-
肛溫比腋溫高多少一般情況下,肛門的溫度要比腋窩的溫度高0.5度到0.7度左右,因為正常的腋窩溫度是36度到37度之間。正常的肛門溫度是在36.5度到37.7度,肛門的溫度最接近于人體內部的溫度,所以要比腋窩的體溫高一些。一般情況下在腋窩測量體溫,體溫超過37度,就認為存在發(fā)燒的表現(xiàn)。在肛門測量體溫,體溫只有超過37
-
腋溫37.1度,額溫37.4,無其他癥狀注意觀察就可以,多喝水,注意休息
-
嬰幼兒腋溫37.1,肛溫38.1正常嗎你好,根據(jù)你描述的情況,考慮低熱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