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針是針身在體內彎曲,針柄在進針的時候改變了自主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轉和出針均很困難。彎針常是由于是施針者進針手法不熟練,用力過猛或者是下針時碰到堅硬組織,留針中患者體位不適應或者是受到某種意外刺激而改變體位,針柄受到外力壓迫和碰撞以及滯針沒有得到及時處理所導致。
處理方法:若是輕微的彎曲不可再行提插捻轉,應該順著彎曲方向慢慢的將針退出,若是因患者改變體位所導致,患者應該恢復原來的體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針,千萬不可強行拔出。
進針后提插捻轉不易,甚至是不能夠提插捻轉,稱之為滯針。滯針是由于患者精神緊張,針灸局部肌肉收縮所引起的,或者是行針時捻轉角度過大,連續(xù)單向捻轉,導致肌纖維纏繞針身,發(fā)生滯針,發(fā)生滯針后,應該消除患者的緊張狀態(tài),使局部肌肉放松;如果是單向捻轉而導致者,應向反向捻轉;若是肌肉一時緊張,可以按揉局部或者是在附近在加刺一針以解除痙攣。